最近心裡有一些想法盤旋,還沒有跟任何人提過,尤其考慮到男朋友更令我躊躇。

今年開始沒幾天我就有一種預感:今年會過得不太一樣,是一個轉變的契機。從18歲開始到現在,浪擲人生的態度使我落後了別人不少,別人在我這樣的年紀大概已經小有能力,可以預想再過五、十年他們就會變成獵人們相爭攫取的中高階主管,是那種會出現在天下雜誌、商業週刊的臉孔,就算不是事業上的成就,也因為對於自己喜歡事物的持續努力,成為一位與眾不同的生活家。而我終於體認到現實─在這說年輕已不再年輕、說晚卻又不夠格放棄的時期─我終於體認到現在既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也不是我應該待的位置。

雖然感慨不可避免,但如同褚士瑩說的:「人生的效率不是取得成就,而是讓自己成為自己喜歡的人的過程。」即便我的路程比起其他人混沌許多,但總是走過必留痕,是這樣的迷惘造就現在的我,而我希望現在開始能做一些事,以便未來的我能感激現在的自己。

Philophob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30 Mon 2013 21:50
  • 歲末

  

  一下子又到了這個時候,到什麼時候開始才會看回這一年是滿足豐碩的,而不是總懷著悔恨的感嘆呢?人生卡關卡得有點久,想想五年後自己的模樣,從現在開始就要認真朝著那個方向了吧。
 
  這幾個月,很久沒寫東西了,夢想的事情也暫時放了一邊,嘴上說著在等待著一個段落的開始,但其實只是延續另一個階段的逃避。接近年底準備大張旗鼓整頓人生的時候,總算是讓鏽了的齒輪久違地開始運轉,認真了一個多月,口中有著一個正當理由的忙碌,終於讓自己看上去能像個正常人一樣,然後一不小心就踏入戀愛中了。

Philophob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們思考貧富由誰決定?A、社會資源分配不均,B、靠雙手,C、命中注定。」

  早上起床(連假嘛,也不一定是早晨,總之在正午之前終歸屬為早上),一如往常開了電腦(或平板、或智慧手機)搭著早餐閱讀網路文章,大概就是所謂現代人愛說的小確幸,總之是一個ordinary holiday,呃我是說,我的。

  看到一篇題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香港故事 窮人或是命中注定〉(註1)的文章,文章雖是2011年撰寫,但對比今日竟是更為貼合、更為剴切,毫無過時之虞。內容介紹香港一個名為《窮富翁大作戰》的節目,每集將請一位或是二世祖(註2)、或是哈佛學子、或是商界翹楚等名流上士,做一個五天的窮人,體驗社會最底層的生活,「體驗『窮』字怎麼寫。」(註3)

  節目目前做了兩季(2009年與2011年),不知何因沒再繼續拍攝,倒覺得是個能長遠運作並持續提供警醒的好節目,就低俗地猜想是收視率不佳罷。

  午餐過後找出節目影片,整個下午一股作氣幾乎將之看完了。

  所以蝸居的生活是怎麼的一個樣子呢?只夠一個人弓著身子躺的籠屋,底間豢養著吸血木虱的板間房,家徒四壁不是最難受的,最難以忍受是那長滿牆癌的四壁緊捱著你的身,一翻就碰頂,好像告訴你在這個社會你的尊嚴就只值這樣大,而這是辛勞工作後每天要回的家。這樣非人能居的「房子」,租金最低要兩千五、三千元台幣,大點的六、七千塊,還在節節攀升中。

Philophob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前高中英文課有則課文我印象極深,內容大概是這樣:史努比那團好朋友群有個共通團名──花生家族(Peanuts),每個人在團體中都佔有一席性格色彩濃厚且無可取代的地位。史努比是隻驕傲的狗,從容風趣;總是走霉運的查理布朗是堅強的失敗者;蠻橫女王露西善於欺負,但鋼琴男孩謝勒德永遠是她的罩門;深愛著笨蛋查理的運動家佩蒂、奈勒斯與他的毛毯、以及微不足道的糊塗塌客。花生家族的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如同你我,雖然總是吵吵鬧鬧,但不論對方有多大的缺點,他們依舊是永遠的花生好朋友。

  「不論對方有多大的缺點,他們依舊是永遠的花生好朋友。」

  當時就是被這句話打個正著。小小年紀尚未經歷風雨,不擅離別,痛恨變質,深信著情誼──無論友情、愛情、親情──必定是天長地久,「不論有什麼缺點,永遠都是好朋友」,這是一句偉大且感動的真愛格言。事情發展如你所想,有些朋友從大學之後就慢慢少連絡了,研究所時期又不見了一些,最後出了社會猛然驚覺,曾經濃情蜜意的感情如今已被或多或少的秘密隔離出若有似無的距離。

  有句話這樣說: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會永遠不變,唯一不變的就是所有東西都會變。性格與想法隨著環境和人物琢磨出內心想要的樣子,改變沒有絕對好或不好,只是需要承擔因為自己行為改變而事物也許跟著改變的後果。

Philophob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一、兩年西式小館在臺灣各地漸漸成一氣候,有別於正式西餐廳的高貴拘束,以及簡餐店的東拼西湊,西式小館試圖以樸實的價格與輕鬆的吃飯氣氛,給予饕客們道地、貼近生活的西方家常料理,它有一個專門的名字,我們稱之bistro。在高雄,這樣的飲食形式仍不是那麼蓬勃,拜訪過幾間類路線的餐館,口味與經營上都有相當的進步空間(也或許是我吃得太少,尚未吃到。)

  在我觀察,西式小館的特色大抵是:使用新鮮踏實的食材、於開放式廚房中料理、家常式的西方風味菜,且莫忘了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它們很可能隨著季節變換不同菜單。既然要選用新鮮食材,當季性必為首要之務,後續的優效應是,高變化性的菜色帶給消費者飲食上的驚喜,客人們的味蕾樂於品嘗多元、無重複性的調味與口感,一個變化萬千的情人,你怎能不愛他?而開放式廚房提供一個更貼近客人的環境,看著廚子們在烹飪檯旁東奔西騁,像不像去朋友家作客主人們忙進忙出的模樣,親切感頓時增值不少。

  當然,酒類是必備的,不論是淺酌的、品酒的、男男女女老中青,三五好友相聚,酒精陪襯,神清氣爽,酣樂也。

  話太多了,趕緊來喫飯吧。是日在西南氣流的豪雨中吃飯,裡外兩世界,顯得格外偷閒。

● 前菜:碳烤時蔬中捲 $180

文章標籤

Philophob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